📢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全球稳定币市场格局重塑:中国科技巨头VS美国监管新规
全球稳定币市场格局变革:不同路径的探索与博弈
在全球监管环境日趋明晰的背景下,稳定币概念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数据显示,相关指数在六月中旬连续多日大幅上涨。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一场关于未来金融基础设施形态的分歧正在形成。一家中国互联网科技巨头以其独特的模式,正式加入这场全球性的竞争。
近期有报道称,该公司最高领导层公开宣布,计划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稳定币牌照,目标是将全球企业间的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并将效率提升至10秒以内。这一宏大计划背后,是一条从解决自身业务痛点到构建全球金融网络的宏伟蓝图。
从本地化战略到全球金融布局
该公司的国际业务战略强调"本地化",即在每个目标市场建立本地电商、本地基础设施、本地员工、本地采购和本地发货的模式。这种本地化策略直接推动了其稳定币布局的需求。
为了在全球各个市场高效运营,该公司需要为每个节点配备本地结算能力。例如,在日本需要日元稳定币,在欧洲需要欧元稳定币。这种源自业务需求的合规要求,催生了对"本地稳定币牌照"的迫切追求。稳定币网络的首要目标是为分布式的全球业务打造一个统一高效的金融操作系统。
长远来看,该公司的目标是将这一支付网络扩展到C端市场,实现全球消费者使用其稳定币进行支付的愿景。实现这一跨境消费体验的核心挑战在于解决传统的外汇摩擦问题。目前的稳定币市场高度依赖美元稳定币,非美元地区用户在支付时仍需频繁兑换币种,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该公司第一阶段构建的多币种稳定币体系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该公司稳定币战略的核心是直接瞄准传统贸易结算市场,以"合规"为核心竞争力,专注于服务那些对透明、高效支付方案有迫切需求的全球实体企业。这种策略与该公司支付技术负责人的背景高度契合,这位行业资深人士一直致力于将支付技术融入实际产业场景。
美国稳定币法案:规则体系的另一种探索
与此同时,美国正在构建一套不同的规则体系。最新的稳定币法案已在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然而,这仅仅是监管之路的开始。该法案收到了大量修正案提案,其中一项关键条款提议限制非金融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发行支付型稳定币,除非获得特别委员会的一致同意。这一条款的最终解释和实施细则将由监管机构决定。
如果这一限制严格执行,那么对于大型科技公司而言,可能需要与持牌发行商合作,而非自行发行稳定币。对于已在州级层面进行大量合规投入的现有发行商来说,这可能成为一道由联邦法律保护的监管壁垒。
全球稳定币市场的两种模式
目前,全球稳定币市场的发展路径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以某些亚洲科技巨头为代表的"垂直整合"模式,由商业巨头驱动;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模式,由监管驱动,倾向于"发行与分发的分离",但最终规则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超越支付的地缘金融意义
这场稳定币竞争发生在全球货币体系变革和对传统国际支付系统依赖进行反思的大背景下。某些企业的战略意图已超越单纯的商业效率考量。例如,有公司表示支持并推动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但最终能否实现仍取决于相关监管决策。
这种多币种稳定币网络一旦建成,本身就可能成为一个不依赖于单一货币霸权的、高效的全球贸易清算层。因此,这些布局可以被视为一种由市场力量主导的、自下而上的货币国际化探索。
世界正密切关注这场由监管和商业共同推动的、可能决定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形态的大博弈。不同模式的竞争与融合,将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未来发展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