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三個月,Adobe搖身一變:從“AI大輸家”成了“AI大贏家”,AI時代“誰是贏家”有答案了?

原文:華爾街見聞

圖片來源:由無界AI‌ 生成

三個月前,當AIGC平台Midjourney創造出栩栩如生的人像攝影時,市場以為這是Adobe的末日。

然而,面對AI的挑戰,這家創意軟件龍頭的轉向果斷而迅速。 AI不僅沒有拖累Adobe的業務,還成了其收入增長的催化劑,“AI大輸家”搖身一變成了“AI大贏家”。

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3月份,Adobe推出了差異化AI創作輔助工具“螢火蟲”(Firefly),該工具主打協助而非“取代”創作者,且注重對創作者權益的保護,因此不像其他AIGC工具那樣,容易被專業創作者抵制。

自推出以來,螢火蟲已經過多次更新,且即將接入Google旗下AI聊天機器人Bard,Adobe還在於6月初開放了螢火蟲的付費TOB版本。

螢火蟲點亮了Adobe的財報,今年2季度,Adobe本季營收48.2億美元,錄得10%的同比增長,超出華爾街預期,尤其令市場振奮的是,Adobe上調了全年營收與利潤指引,並表示AI對業務的提振將在三四季度財報中進一步體現;且管理層在電話會上反復強調,Adobe的技術創新能夠“引領AIGC新時代”。

隨著Adobe旗下PDF閱讀軟件Acrobat Pro率先提價40%,有市場分析指,**隨著AI功能的加入,更多Adobe軟件也即將提價。 **

**華爾街分析師在翹首盼望Adobe在三四季度將AI貨幣化之後的新故事。市場相信,這將是一個非常動聽的故事:Adobe的股價已經從此前因宣布收購Figma而引發的暴跌中反彈,作為BVP納斯達克新興雲計算指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其股價在過去三個月中躍升了34%,是指數同期漲幅的兩倍多。 **

去年9月,Adobe斥資200億美元收購Figma,巨額支出引發其股價兩週內暴跌1/4。且由於監管因素,這筆交易至今仍未完成,公司表示仍在與美國、英國和歐盟的監管機構接觸,爭取在年底前完成收購。

**瑞銀將Adobe 12個月目標價從370美元上調至440美元,並指出Adobe的反彈主要是由其從“AI輸家”到贏家的身份轉化所推動的。 **

Bernstein的分析師Mark Moerdler指出,**展望未來AI服務帶來的業績驗證,能不能成功收購Figma對Adobe而言已經不重要了,它的增長動力已經足夠堅實。 **

AI可能強化而非取代現有行業垂直應用

6月初,OpenAI CEO Sam Altman在倫敦與AI公司HumanLooop的CEO進行了閉門探討,根據極客公園整理的洩露出來的談話紀要,Sam Altman談到了OpenAI未來的商業化路徑:

未來的應用趨勢是大模型的功能嵌入更多APPs,而不是在ChatGPT上生長出更多插件,因為現實中大多數插件並沒有呈現出PMF(Product / Market Fit,即產品市場匹配)

ChatGPT插件讓許多開發者感到興奮,但Altman認為,這些插件不會很快發布。除了Brosing插件之外,其他插件的使用情況表明還沒有PMF(Product/Market Fit)。他指出,**很多人認為他們希望自己的應用程序位於ChatGPT之內,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ChatGPT存在於應用中。 **

也就是說,此前市場上關於垂直應用被AI取代的假設可能不太成立,Adobe的翻身故事也印證了這一點。

**螢火蟲所呈現出來的AI+創意及數字體驗應用的強大功能結合,能幫助用戶提升設計的效率,突破創意的邊界,使其在爆發式內容需求當中延續優質的創意活力,從而填補想像力與畫布之間空白。 **

這是純粹的AIGC應用無法做到的,後者也不具備其廣大的用戶基礎和用戶友好的創意輔助能力。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