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OL 項目分享活動開啓!調研 Obol (OBOL) 項目,在Gate.io動態發布您的看法觀點,瓜分 $100 OBOL!
💰️ 選取10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輕鬆贏取 $10 OBOL 獎勵!
項目簡介:
Obol 致力於分布式、去中心化和民主化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從以太坊開始,並擴展到整個 Web3 平台。作爲 Layer 1 區塊鏈和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網路的基礎,Obol Collective 擁有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運營商生態系統。目前,全球超過 800 個去中心化運營商運行 Obol 分布式驗證器 (DV),保障主網超過 10 億的資產安全,Obol 正在賦能下一代去中心化系統。
參與方式:
1.調研$OBOL項目,發表你對項目的見解。具體可包含但不限於:
🔹 Obol 是什麼?
🔹 Obol 去中心化驗證器有何優點?
🔹 $OBOL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運作?
2.帶上$OBOL現貨交易連結:https://www.gate.io/trade/OBOL_USDT
3.推廣$OBOL Launchpool 質押挖礦活動,分享OBOL Launchpool 參與步驟及質押福利,質押$GT、$BTC、$OBOL 免費瓜分2,250,000 $OBOL空投獎勵,年華收益率高達168%:https://www.gate.io/launchpool/OBOL?pid=291
北京小學生率先開“卷”AIGC,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OpenAI的研究報告稱,未來,大量工作崗位將受到AI衝擊,首當其衝的崗位是作家、數學家、網頁設計師、記者、律師……
自從ChatGPT問世以來,人類會被AI替代的討論甚囂塵上,焦慮情緒無處不在。但更多人認為, AI替代的不是人類,而是沒有掌握AI的人類。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或許是今天家長的普通心聲。
6月初,青苔花開少年團與無界AI合作的AIGC公益公開課在北京落地了,來自北京中關村二小的50多位小學生完整了聆聽了將近3個小時的AIGC課程,並且,通過手機,他們創作出了自己的首批AI繪畫作品。
小學生也開始卷AIGC了嗎?當我們在討論AIGC入校園時,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麼?
北京50多位小學生週末開“卷”AIGC,AI繪畫比遊戲還好玩?
這堂課名叫《AIGC的應用與思考》被安排在周六下午,即便如此,現場依然來了50多位3年級到6年級不等的小學生,加上陪同的家長,小小的課堂裡擠進去了100多號人。
在3個小時的時間裡,課程內容涵蓋了AIGC相關的大量內容,諸如AIGC是什麼,AIGC的技術原理,AIGC的應用,如何面對AIGC,以及實際操作“AI繪畫”。
小學生對這些感興趣嗎?
據課程導師,無界AI內容生態中心負責人趙杰誠回憶,他在課程中設計了一個“人人都是藝術家,有創意就能畫”的互動環節。
一個任務是讓現場的小學生自己輸入內容,創作包括建築、人物、動物、機械四個類型的AI繪畫作品。另一個任務是提供一張自己的日常生活照,然後通過AI繪畫軟件直接變成不同風格的動漫圖片。
看著簡單的文字、圖片很快變成了美麗的圖案,現場的小學生直接“炸”了。現場滿是“哇哇哇”、“太神奇了”的驚嘆。
用手機網頁就能作畫,以至於現場一度有些“騷動”,孩子們用爸爸媽媽的手機玩起AI繪畫停不下來。有家長感慨,比遊戲還“上頭”。
小學生對AI繪畫的反應讓導師趙杰誠大為意外。 “小學生對AI繪畫天生敏感,對AI繪畫做出的美美的東西特別有感覺,他們對AI繪畫的技術本身非常感興趣。”
孩子們會關注AI繪畫在技術上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以及如何才能畫出“美美的圖片”。相比而言,同樣是第一次接觸AI繪畫的家長,他們更多關注AI繪畫如何與自己的工作結合。
當小學生學習AIGC,到底在學習什麼?
青苔花開少年團,這是一群來自北京的中關村二小學生和家長組成的團體,這堂“AIGC公益公開課”的緣起是一位家長邀請了無界AI給孩子們做一次AIGC的科普講座。
“最近AI相關話題的熱度比較高,我們也在思考,五年,十年後AI會對我們的孩子的生活、學習、及未來職業選擇等帶來哪些比較深遠的影響。有沒有可能給我們的孩子以一種通俗易懂,易於接受的場景去介紹AI,我們想到了AI繪畫,這就萌生了給孩子們做一次公益性質的AI科普的想法。”負責對接的學生家長告訴巴比特。
趙杰誠說,這堂課他沒少做準備,除了通俗易懂的講解基礎知識,他更在意給孩子們更多的啟發:當AIGC的浪潮打過來時,我們該如何面對、適應AI對我們未來生活的改變,包括可能存在的失業,甚至要不要控制AI等問題。
“不是在教學,而是點醒,一種交流。”趙杰誠感慨。
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有家長反饋說,孩子們還對AIGC帶來的一個“問題”印象深刻:不要太相信自己看到的,有可能是壞人用AI詐騙。
AIGC進校園,就是曾經的電腦進校園?
AIGC進入小學教育,這在全國還是新鮮事,但AIGC進校園是必然趨勢。知名科技領域KOL葛甲分析稱,這等同於當年學校普及電腦教育,而這批學生長大後,成為了2000年往後中國互聯網時代的中堅力量。
3月份,2023浙江數字教育大會召開,大會提及,AI將成為中小學基礎性課程和必修課程,這意味著中小學科學、數學等學科都將大篇幅融入AI教學內容。
相比浙江高調提及AI,更多學校其實早就默默開展了各類AI相關的知識普及和教育工作。有媒體報導,今年4月,上海徐匯區西位實驗小學已經開始試點開設元宇宙創意設計科普課程,核心內容就是培養學生們使用專業的AI工具,讓AI輔助和賦能設計實踐。此前,中小學開展AI編程等相關課程的案例則不勝枚舉。
實際上,在ChatGPT走紅後,歐美學校在教學方面並不排斥AIGC,相反,他們鼓勵學生接觸和使用ChatGPT這類AIGC工具。
今天,AIGC即便還處於弱人工智能階段,但它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得力助教,能夠幫助老師和學生更加高效得完成“教”“學”工作。
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中小學教育的關鍵還不是讓學生學習AIGC的工具、技能,而是通過工具的使用,理念的傳達,真正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