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廣場家人們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經上線~ 機票+酒店一站式預訂,還能用加密貨幣直接付款 💸
所以說,你的錢包和你的旅行夢終於可以談戀愛了 😎 💕
現在廣場開啓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動,邀你來秀旅行靈感 & 使用體驗!💡
🌴 參與方式:
1️⃣ 在【廣場】帶話題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發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島 or 網紅打卡點都行)
講講用 Gate Travel 訂票/訂酒店的奇妙體驗
放放省錢/使用攻略,讓大家省到笑出聲
或者直接寫一篇輕鬆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獎勵安排,走起:
🏆 優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營套裝
🎖️ 熱門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乾套裝
🎉 幸運參與獎(5 名):Gate 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
*海外用戶 旅行露營套裝 以 $100 合約體驗券,旅行速乾套裝 以 $50 合約體驗券折算,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以 $30合約體驗券折算。
📌 優質內容將有機會得到官方帳號轉發翻牌提升社區曝光!
📌 帖文將綜合互動量、內容豐富度和創意評分。禁止小號刷貼,原創分享更容易脫穎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Web3隱私技術困境:從極客精神到產品落地的挑戰
隱私技術在Web3時代的發展與挑戰
區塊鏈源自隱私技術,特別是密碼學。從橢圓曲線到零知識證明,無不體現隱私經濟學在Web 3.0時代的成功。然而,現實並非完美。某匿名幣種頻繁從交易平台下架,某混幣協議創始人被捕等事件表明,即使有新項目能在大型交易所上線,隱私類項目的極客精神正在消退,其最終產品交付能力也難稱完美。在隱私產品的打磨上,區塊鏈項目需要向Web2同行學習,提升自身水平。
Proton:隱私可以是優秀的產品形態
隱私不僅是一個特性,更應該是一個完整的產品。單純討論隱私對產品形態的補強意義不大,隱私也需要找到合適的市場定位。大型科技公司能在侵犯隱私的同時保持用戶粘性,主要依靠便捷性和網路效應。用戶往往會因爲"開箱即用"和"大家都在用"而接受這些公司的全套服務。
監管部門以罰款代替管理的模式效果不佳。即使對某搜索巨頭處以近30億美元的巨額罰款,該公司也只需約16天就能賺回這筆金額。更重要的是,這些罰款並未轉化爲歐洲科技企業的收入,使它們在面對巨頭時更加無力。
面對這一問題,Proton採取的策略是自建全家桶。源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天生具有較高信譽度。通過密碼學技術、代碼開源、產品審計等手段,他們打造出具有現實意義的隱私產品——用戶可以不依賴某搜索巨頭的全家桶,也能實現相應功能。
雖然目前的網路效應和規模效應仍無法與巨頭抗衡,但與區塊鏈同行相比,Proton提供的產品足以滿足日常使用需求,是合格的替代方案。
Proton的產品線主要圍繞其郵件服務展開。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郵件服務也是某社交平台創始人的首選。它無需綁定手機號即可使用,並支持端到端加密模式,確保郵件的隱私傳輸。在某即時通訊軟件受到監管之前,配合其端到端模式使用,基本可以構建較高等級的商用隱私體驗。
與某即時通訊軟件類似,Proton也開始涉足Web3領域,推出了錢包產品。與交易導向型產品不同,Proton的錢包功能相對簡單。
Proton的意義在於證明基於隱私技術構建產品的可行性。不同於傳統巨頭的廣告盈利模式和Web3同行的代幣經濟學體系,Proton採取付費制度,尚未發行代幣。我們可以將其稱爲:加密技術的非代幣化實踐。
從Skiff到新興項目:加密技術的代幣化
相比Proton這樣的"理想主義者",Skiff等新興項目更像是"務實派"。它們的產品市場定位尚不明確,但已開始發行代幣。
2024年2月9日,某協作工具宣布收購Skiff,這是首例Web2大型產品收購Web3初創企業的案例。Skiff的產品線與某搜索巨頭的套件類似,包括基於FIL的文檔套件和加密郵箱服務。然而,其最大問題是用戶界面不佳,使用體驗差。這也是當前Web3產品的普遍問題,受限於區塊鏈底層的性能瓶頸,基於其開發大型產品很難與Web2同行競爭。
其他Web3隱私產品的發展也不盡如人意。某網路匿名項目逐漸將重心轉向VPN領域,某全同態加密項目更多強調在AI領域的應用,而新興的多方計算項目仍停留在上一個週期的敘事中。
技術敘事是分週期的。新興多方計算項目搭建的概念是以太坊和零知識證明在二層網路領域的衍生敘事。隨着以太坊價格表現疲軟,隱私技術類產品正被市場拋棄,最明顯的例子是全同態加密未能成爲零知識證明的下一個熱點。
這並非意味着隱私技術不重要,而是隱私技術與代幣的結合在當前階段失去了吸引力。對於新興項目而言,大型交易所和知名投資機構的支持似乎比技術本身更爲重要。
在最新的技術論文中,某新興項目的研究重心仍是多方計算的實踐,主要關注如何降低算法復雜度以提升計算效率。然而,這類結合AI的Web3隱私技術難以找到真實應用場景,因爲主流AI公司並未採用這些技術。只有當新產品能憑藉隱私技術從這些公司手中搶佔市場份額時,才能稱得上是有意義的創新。
結語
某匿名加密貨幣對於當今快速發展的加密市場參與者來說可能已經有些陌生,但它應該是繼比特幣之後,真正考慮密碼學技術如何與實際應用場景結合的最後嘗試。
在2024年2月7日,某協作工具官宣收購Skiff兩天前,這種匿名加密貨幣被某大型交易平台除名,失去了最大的流動性來源。也許從此之後,所謂的隱私技術都將淪爲市場炒作的工具,只不過Web3隱私經濟學還未徹底崩塌。